“不登門不放心”(“我是黨員,我在崗位”)
冬日暖陽透過玻璃窗,照在辦公桌上。上午9點,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通遠鎮青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把祖平拎起一箱牛奶,徑直朝脫貧戶老火家走去。
常年在外務工的老火,前陣子剛回村。得知消息,把祖平決定第一時間上門走訪。他近來一直忙著采集脫貧人口的收入信息,隨身帶著“政策一頁通”,上面印著就業補助、農業補貼、醫療保障等10多項優惠政策和申報流程。
“電話里說一聲不就行了?大冷天還讓你專門跑一趟。”見把祖平來了,老火連忙招呼妻子倒茶。“不登門不放心,有啥需要幫一把的,當面也能把好政策講講嘛!”把祖平笑著說。
這幾年,依托政策扶持,老火家的土坯房升級為二層小樓,寬闊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他在外務工月收入超3000元。老火說,兒子現在在鄰省的企業當技工,一年到手近6萬元,“目前啥都不缺,就盼著抱孫子哩!”
地處雞冠山腳下的青嶺村,平均海拔2700米,是個典型的山村。過去,由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村民出路少、收入低,貧困發生率一度超過40%。2018年開始,當地啟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村民一部分遷往鎮政府所在地,一部分安置在距縣城約8公里的國道附近,村民形象地稱之為“八里新村”,還有一部分留在原地。
一個村的村民分散在多個地點居住,相隔最遠的有25公里,遇事免不了來回跑。把祖平常被調侃:“你這個‘村長’,當得像‘鎮長’咧!”
走訪完脫貧戶,把祖平又急匆匆趕回村委,召開老村閑置房屋拆除碰頭會。
為啥要拆除?“一來是年久失修、長期沒人住,更關鍵的是,可以盤活閑置資源,發展養殖業,壯大集體經濟。”會上,把祖平耐心解釋,“閑置房屋拆除后建成圈舍,村民既可以承包經營,也可以流轉收租,總之就是拓寬致富門路!”
“搞養殖同意,拆房子不干。”62歲的張老漢率先發了言,雖然現在住在縣城里,但保不齊將來想回來,“到時候想‘落葉歸根’,卻沒地方住,可咋辦?”老張的話一出,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起來。
討論持續了一個半小時,還是沒能達成共識,會議無果而終。“村民意見不統一,一次碰頭會沒能敲定,這很正常。”經常做群眾工作的把祖平并不氣餒,“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大不了我們先帶頭干起來,讓大伙兒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送走村民,已臨近中午,把祖平驅車趕往老村。
在一處農家樂餐廳,幾位蘭州來的客人已經到了。拍黃瓜、拌蘿卜,當中一盤硬菜非“雞窩燒”莫屬——食材用的是山上養殖的“溜達雞”。吃飯倒是其次,要緊的是今天要簽訂首批“蕨麻豬”認購協議。
今年初,把祖平帶領干部群眾利用本村500畝退還的林地大力發展養殖業,還做起了農家樂,建設生態村。同時,他積極跑市場、找銷路,在駐村幫扶隊牽線搭橋下,與蘭州餐飲企業簽訂供貨協議。
簽名并按上了紅手印,把祖平拿著預售訂單看了又看,然后將其鄭重交到客戶手上。
這陣子,隨著訂單增加,青嶺村林下經濟建設、養殖、用工規模逐漸擴大,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有活干。村民王松林就是其中之一,掌握焊接技術的他,在老村搭涼亭、建圈舍,“工資300元一天,既不擔心拿不到工錢,還能就近照顧家里人。”王松林的心里,甭提有多開心。
“脫貧后,就是要帶著大家伙兒千方百計謀增收。”把祖平說,青嶺村啟動林下經濟項目以來,累計收益近25萬元,帶動146名脫貧人口人均增收約3000元。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8日 第 1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