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无一道免费,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在线,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97超级碰碰碰碰碰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本網專稿

古韻新曲 文旅融合 看“如意甘肅”如何挖潛提質

董洪亮 杜昱欣 王彤 邵蘭
2023年09月12日15:01 |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小字號

絲路綿長,文化璀璨,四海賓客,齊聚盛會。9月6日至7日,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敦煌文博會”)在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甘肅敦煌舉辦,5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1200多名嘉賓同赴一場文化之約。

自2016年9月首屆敦煌文博會盛大開啟以來,敦煌文博會內容不斷豐富、影響日益擴大,已成為展現絲綢之路燦爛文化和甘肅對外開放良好形象的重要平臺。巧借東風好行船,本屆敦煌文博會高質量舉辦招商活動,共邀請119家企業,240多名知名企業家、金融家、旅行商參會,大會簽約重點項目26個,簽約金額106億元,甘肅文旅發展迎來了新一輪的大好機遇。

抓緊機遇,穩步推進文旅產業發展。甘肅努力打好“挖潛”牌,做專精品、做強特色、做優農旅,向著文旅強省闊步邁進。

品讀·絕學不“絕”

“簡牘上的人,很可能只留下了一個名字,只留下了一件事,但如果將他們放在歷史的時空,回歸到歷史的現場,就會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氣息,會同他們一起悲苦,一起歡欣。”7月29日,在甘肅敦煌啟動的“簡牘中國”網絡主題活動現場,甘肅簡牘博物館副館長楊眉選取甘肅簡牘博物館所藏的三件文物,講述深藏于簡牘里的竹木春秋。

敦煌博物館內展品。人民網記者 邵蘭攝

甘肅是漢簡大省,百余年間這里共出土簡牘6萬5千余枚,其中以漢簡數量為巨,占全國出土漢簡一半以上。讓千年簡牘走出“深閨”重煥光彩,是甘肅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的一項具體舉措。“簡牘學”因研究受眾范圍小,曾一度被稱為“冷門絕學”。要讓“冷門”回暖,更要讓“絕學”有繼。扎根甘肅的西北師范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簡牘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內簡牘學研究最持久的力量。自1940年起,眾多知名簡牘學者相繼在該校任教,簡牘學成為學校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西北師范大學建立了河西走廊研究院、簡牘研究院,與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共建“秦漢簡牘與絲綢之路文明研究基地”等高層次平臺。2009年,西北師范大學建立了關于西北漢簡的讀簡班。“西北師范大學讀簡班從建立伊始目標就很明確,就是培養簡牘學后繼人才。”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李迎春說。

借助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學科優勢,西北師大附小也開展“遨游簡牘世界 傳承中華文化”主題實踐活動。簡牘學教授走進附小課堂,從倉頡造字的故事說起,圖文并茂地講述了文字的起源和文字載體的發展歷史。孩子們身著漢服,入情入境,在吟唱誦寫間了解一撇一捺如何穿越古今,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流沙墜簡,絕學不“絕”。如今,簡牘以更輕盈的姿態走進校園,朗朗的讀簡聲也成為新時代中華文脈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重要見證。

傾聽·古樂裊裊

黃河母親雕塑、張掖七彩丹霞、嘉峪關關城、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從蘭州一路向西,這些長期“稱霸”文旅熱搜的甘肅IP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聽”過甘肅嗎?

定音,落座,隨著張濤與指揮默契地相視頷首,一曲氣勢磅礴、雄渾有力的《象王行》開始了它的第一次排練。作為甘肅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首席,張濤每周都會在固定時間和樂團成員們進行敦煌古樂的磨合排練。

甘肅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的樂手進行彩排練習。人民網記者 邵蘭攝

五弦葫蘆琴、蓮花阮、南音琵琶、鳳首阮、羯鼓……這些從敦煌壁畫中走出來的仿制樂器,在藝術家們的手中幻化出一個個曼妙音符,瞬間就可以讓人“沉浸式”夢回絲路。而作為西北地區建制最全、人數最多、最具有敦煌特色的民族管弦樂團,傳承和發揚敦煌古樂,是全團66名成員共同的心愿。

據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副研究館員朱曉峰介紹,現存敦煌壁畫中共繪有由菩薩樂伎與舞伎組成的樂舞組合約三百余組、飛天樂伎四千余身、天宮樂伎六百余身、迦陵頻伽樂伎四百余身、化生樂伎二百余身、壸門樂伎四百余身、世俗樂伎一百余身。據統計,敦煌壁畫中所繪樂器共計約七千件。現存敦煌文獻中,敦煌樂譜共計三個卷號,分別是P.3539V、P.3719V和P.3808。目前已知敦煌舞譜包括P.3501、S.5643、S.5613、S.785、BD.10691、Дx10264和羽049,共計七個卷號。

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一代代學者對敦煌樂譜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解譯和研究,甘肅省歌舞劇院原院長、著名敦煌學學者席臻貫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傾一生心血解譯了25首敦煌古樂譜,讓敦煌壁畫里的恢弘盛大的樂舞場面生動、真切、立體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今年6月,全國民族器樂展演民間樂種組合匯演第二場在河北廊坊壹佰劇院舉行,甘肅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攜敦煌古樂登臺亮相。當千年之前的盛唐遺音重現中國民族器樂表演最高藝術殿堂時,全場驚艷。藝術家們身著敦煌特色服飾,捧著敦煌壁畫仿制樂器一一出場,并向觀眾介紹了其在莫高窟洞窟壁畫中的出處。《傾杯樂》情意綿綿、樸素真切,《急曲子》莊重肅穆、雍容華貴,原本被稱為“天書”的敦煌古樂譜“天籟”般再現千年絲路的樂舞之美,“敦煌風”再次澎湃涌動。

“我們也曾帶著敦煌古樂到國外去演出,開場后我們會先演奏幾首當地的經典民歌。雖然是用我們的民族樂器來演繹的,但當音樂聲響起,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甘肅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團長范樂說,“敦煌古樂是中華文明的珍貴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我們希望用手中的樂器講好敦煌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把這些寶貴財富保存好、傳承好。”

據介紹,該樂團已在以色列、希臘、意大利等多個國家進行過巡演。未來,藝術家們還將帶著敦煌古樂去往更多國家,向世人展現絲路遺音的魅力和風采。

挖潛·“時尚”鄉愁

近年來,本地游、近郊游是國內游主力,鄉村成為游客主要流入地。用好鄉村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使之與當地優美生態相融相促,已成為各地提升鄉村旅游品質的重要途徑。

發展文旅致富增收,是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村民們深有感觸的事。當年村里狹窄顛簸的小土路,現在成了寬敞干凈的“景區路”;當年低矮破舊的土房子,現在成了時尚簡約的“農家樂”……十年前這里爛泥路、土坯房、吃水困難、信息閉塞,現如今,這里是游客們心中的“詩與遠方”。

對標渭源縣“南薯北藥、薯藥強縣、旅游富民”的發展定位,元古堆村堅持全域旅游理念,有效發揮黨組織牽頭抓總作用,統籌資源、優化線路、完善設施、提升服務,推動“景點觀賞游”向休閑觀光游、生態康養游、農家體驗游等轉變。

元古堆村簡約時尚的民宿內景。人民網記者 邵蘭攝

元古堆村除建成游客集散中心、文化檔墻、水系駁岸、文創驛站等基礎設施工程外,還打造了紅火花海、松林鹿苑、萌寵樂園等旅游景點,滿足游客“游”的需求;拓寬改造212國道至大石頭河旅游道路3.87公里,連通會川鎮百美村宿、黃香溝景點、元古堆AAA景區,保障游客“行”的便利;以村辦企業為主體,通過盤活農戶閑置房屋17套、廢舊宅基地2處,打造精品民宿,新建小鹿山房9處,動員當地村民利用自家宅基地改造精品農家樂2處,確保游客“住”得舒心;開發“紅火元古堆”系列產品(藜麥、羊肚菌、百合、中藥材飲片等),延伸游客“購”的意愿。如今,元古堆村已成為蘭州及周邊游客的旅游打卡地,年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促進鏈上群眾戶均增收7000元以上。

“2022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216.8元,較2012年增長9倍,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3884.25元,是2012年920元的15倍多,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0萬元。”元古堆村黨支部書記董建新介紹。越來越多的“新鮮”元素與鄉村“握手”,除“原生態”“鄉愁”之外,“時尚”正成為鄉村旅游的新標簽。

“中山橋去了,牛肉面吃了,羊皮筏子坐了,甜胚子喝了……”這個夏天,一向低調內斂的甘肅成為了文旅圈“頂流”。紛至沓來的熱情背后,深藏著的是千年文化底蘊、八方風物薈萃賦予甘肅的閃亮和自信。

文脈續千年,新篇承古韻。“如意甘肅”以文化為基,以旅游為翼,積蓄信心和力量,在“交響絲路”之上放歌前行!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